夜愁风浪不成眠,晓渡清平却宴然。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晓渡

唐·韦庄

夜愁风浪不成眠,

晓渡清平却宴然。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坎坷经历,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他也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夜晚因担忧风浪而难以入眠,

清晨渡过清平河时却心境平和安然。

夕阳西下时远行的船帆将停泊在何方?

望着遥远的天际,心中涌起无尽的离愁别绪,令人断肠。

释义

首句“夜愁风浪不成眠”描绘了诗人夜晚因担心航行中的风浪而难以入睡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次句“晓渡清平却宴然”则转而描写清晨渡过清平河时的平静与安然,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后两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情感深沉,引人共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晚的忧虑与清晨的平静,以及日暮时对远方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中“夜愁”与“晓渡”的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更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诗人通过“风浪”、“征帆”、“天涯”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意境,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断人肠”的直白表达,将内心的离愁别绪推向高潮,使诗歌情感更加饱满而动人。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面对未知的风浪和遥远的归途,心中涌起无尽的忧虑与思念,从而创作出的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夜愁风浪不成眠”反映了诗人对旅途安全的担忧,“晓渡清平却宴然”则体现了诗人对暂时平静的珍惜与享受,而“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韦庄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