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池面得风呈绉碧,梅须经雨褪危黄”,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南溪早春
宋·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池面得风呈绉碧,梅须经雨褪危黄。
好花留与三八看,却怕开花烂熳时。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
译文
回到家乡五次见到春天的景色,总是被春天的美景惹得我这病老头心生烦恼,高高的柳树垂下枝条,呈现出嫩绿的颜色;小桃树长到高处,末梢绽放着红色的花朵,池塘的水面被风吹过,泛起层层绉纹,碧绿的水波荡漾;梅花经过雨水的洗礼,褪去了那危险的黄色(指即将凋谢的黄色),美好的花朵留给三八节(妇女节)时欣赏吧,却又担心它们开得太过烂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家乡南溪的美丽景色,通过高柳垂绿、小桃绽红、池面绉碧、梅褪危黄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也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自然景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诗人通过“高柳垂绿”、“小桃绽红”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池面得风呈绉碧,梅须经雨褪危黄”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风拂面、池水荡漾、梅花凋零等自然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回到家乡南溪时所作,他多次回到家乡,每次都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和感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家乡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留恋,诗人也通过“好花留与三八看,却怕开花烂熳时”等诗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南溪早春》是杨万里的一首优美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家乡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真挚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学和文化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