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百舌问花
宋·杨万里
蜂居笔管没人知,谁遣啾啾不住时。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水。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宫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致仕,不久病卒,谥号文节。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一代宗匠,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译文
蜜蜂居住在笔管粗细的花蕊中却无人知晓,是谁让它们啾啾鸣叫个不停呢?百舌鸟向花儿询问原因,花儿却默默不语,仿佛带着怨恨,低回在横塘的水面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蜜蜂和百舌鸟的互动,以及花儿对百舌鸟询问的沉默反应,传达了一种自然界的微妙情感和生态关系,蜜蜂在花蕊中劳作却无人注意,而百舌鸟的鸣叫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花儿对这一切似乎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场景,通过蜜蜂、百舌鸟和花儿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诗人以“蜂居笔管没人知”起笔,既描绘了蜜蜂的微小和不易察觉,又暗示了它们辛勤劳动却常被忽视的命运。“谁遣啾啾不住时”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了百舌鸟的鸣叫,为全诗增添了悬念和趣味性。
“百舌问花花不语”一句,通过百舌鸟向花儿询问的情境,展现了自然界的沟通与交流,而花儿“低回似恨横塘水”的反应,则赋予了花儿以人的情感和态度,使全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微妙情感和生态关系,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有关,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诗人,杨万里经常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小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春日里,观察到蜜蜂、百舌鸟和花儿的互动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以及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