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蜗牛
宋·杨万里
雨过郊原爽气生,蜗牛争上小庭藤。
最是蜗牛太多事,长将宅子自相随。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郎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臣使金,杨万里忧愤而死,享年八十岁,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雨后的郊野原野空气清新,蜗牛们争先恐后地爬上小庭院的藤蔓,最让人感到蜗牛多事的是,它们总是背着自己的壳,无论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蜗牛上藤的情景,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现了蜗牛的习性特点,前两句写雨后蜗牛活动的场景,后两句则是对蜗牛习性的调侃和戏谑。
赏析
这首诗以蜗牛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蜗牛的活泼与可爱,诗人以“雨过郊原爽气生”开篇,既点明了时间(雨后),又描绘了环境(郊原),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氛围。“蜗牛争上小庭藤”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蜗牛,通过“争上”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蜗牛们雨后急于上藤的情景。
后两句“最是蜗牛太多事,长将宅子自相随”则是诗人对蜗牛习性的调侃和戏谑,蜗牛总是背着自己的壳,无论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这在诗人看来,是一种“多事”的表现,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将蜗牛的这一习性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流畅自然,既描绘了雨后蜗牛的活泼与可爱,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诗人通过调侃和戏谑的方式,也表达了对蜗牛这一小生命的喜爱和尊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雨后的闲暇时光,观察到蜗牛上藤的情景,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蜗牛的活泼与可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这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正是杨万里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