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墨梅
宋·杨无咎
寒梢瘦著苔衣昏,坏色空留梦里痕。
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作者简介
杨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南宋词人、书画家,他生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杨无咎多才多艺,工诗词,善书画,书法学欧阳询及颜真卿,笔势劲利,长于画梅、竹、松、石及山水,尤精墨梅,所作墨梅,清劲可爱,有《逃禅词》一卷传世。
译文
寒梅的枝条上覆盖着薄薄的苔藓,显得昏黄而瘦弱,那斑驳的色泽仿佛是留在梦中的痕迹,它们仿佛被捣成了黑色的玉圭与青色的玉璧,洒落成为横斜的梅枝,展现出岁寒时节特有的坚韧与色彩。
释义
寒梢瘦著苔衣昏:寒梅的枝条因寒冷而显得瘦弱,上面覆盖着薄薄的苔藓,显得昏黄不明。
坏色空留梦里痕:斑驳的色泽仿佛是留在梦中的痕迹,难以捉摸。
捣成玄圭与苍璧:玄圭与苍璧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玉器,这里比喻墨梅的色泽与形态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玉器。
洒作横枝岁寒色:墨梅如同被洒落一般,成为横斜的梅枝,展现出岁寒时节特有的坚韧与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墨梅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墨梅的形态与色泽,表达了作者对墨梅的喜爱与赞美,首句“寒梢瘦著苔衣昏”以寒梅的枝条入手,通过“寒”、“瘦”二字点明了梅花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点,苔衣昏”三字又增添了画面的朦胧与古朴之感,次句“坏色空留梦里痕”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色泽,通过“坏色”与“梦里痕”的意象,表达了梅花色泽的斑驳与难以捉摸之美,后两句“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则以比喻的手法,将墨梅比作经过精心雕琢的玉器,并强调其在岁寒时节所展现出的坚韧与色彩,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杨无咎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治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无咎通过描绘墨梅来表达自己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格的赞美与追求,墨梅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坚韧、高洁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杨无咎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己对墨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更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