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鹰
唐·白居易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可忍风霜饥忍冻,月中夺得修月斧,
斫倒南山千岁松,半夜归来满袖雪,
离天三尺抱孤忠。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鹰的双眼如星辰般明亮,尚未放开视线去捕捉秋毫般的细微之物,它频繁地摇动金铃,试探着如雪般洁白的羽毛,它忍受着风霜和饥饿,忍受着寒冷,仿佛在月宫中夺得了修月的斧头,要砍倒南山那千年的老松,半夜归来时,它的双袖沾满了雪花,离天只有三尺之遥,却孤独地坚守着它的忠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画鹰的形象,展现了其勇猛、坚韧和忠诚的品质,诗中“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两句尤为突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鹰的非凡力量和决心,象征着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画鹰为题,却不仅仅是在描绘鹰的形象,而是通过鹰的形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诗中“星眸”、“金铃”、“雪毛”等词语的运用,使得鹰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而“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两句,更是以夸张的手法,将鹰的力量和决心推向了极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豪迈和激昂的气息,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对于忠诚和坚韧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李愬所画的鹰而题写的,李愬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愬所画的鹰的勇猛和忠诚,也寄托了自己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希望通过赞美英雄人物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