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

(注:“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这句并不直接出自李绅广为人知的《悯农二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扩展版的《悯农》中,以展现完整的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分别出自不同的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官员,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早年家境贫寒,后通过科举入仕,曾任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等职,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著称,尤其是《悯农二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悯农诗的代表作之一。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万颗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却依然活活饿死。

都城里的纸张价格一日之间就上涨,天底下又有多少人贫穷得像你这样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农民辛勤劳动与悲惨生活的现状,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和不公现象,前两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即便丰收,农民依然难以逃脱饥饿的命运,后两句则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其他层面的贫困,特别是“都城一日纸增价”一句,暗示了物价波动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贫富差距的悬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的某些真实情况,如物价波动、贫富差距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李绅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李绅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悯农》系列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们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无声抗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