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
叶底斜阳照水红,风前坠露滴花瘦。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尤其擅长题画诗,能够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画中意境,同时融入自己的禅意与哲思,他的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展现了宋代僧侣诗人的独特风貌。
译文
左边是盛开的芙蓉花,右边则是芬芳的木犀(即桂花),我随意地以七言诗句来描绘这画面,真是得心应手,夕阳从叶间洒落,映照在水面上,使水边的芙蓉更加红艳;微风拂过,花瓣上的露珠滴落,显得花朵更加清瘦而雅致。
释义
“芙蓉在左木犀右”直接描述了画面中的布局,芙蓉与木犀(桂花)并置,形成视觉上的和谐与对比。“漫与七言真藉手”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轻松自如,用七言诗的形式来捕捉并传达画面的美感。“叶底斜阳照水红,风前坠露滴花瘦”则进一步细化了画面中的细节,通过夕阳、水波、露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释绍嵩题画之作的佳作,通过简洁明快的七言诗句,生动地再现了画中芙蓉与木犀的景致,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斜阳”、“坠露”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人以僧人的身份,将禅意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的美感,又有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僧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释绍嵩的这首《题画》诗,很可能是他在观赏一幅描绘芙蓉与桂花并置的画作时,有感而发所作,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文人画兴起,题画诗也随之繁荣,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对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通过题画诗的形式,不仅表达了对画作本身的欣赏,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生命、禅理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应运而生,成为宋代题画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