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脱却银袍处,还望清光侍集英。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省试湘水吟

唐·李频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旧日脱却银袍处,

还望清光侍集英。

湘水吟余意未尽,

月当楼上树梢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后任都官员外郎,李频才思敏捷,工于诗歌,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与方干、姚合等诗人交游甚密,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我身处湘江与周边水系环绕之地,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走吟咏。

拿起那支凌云壮志的笔,醉意中折下五色斑斓的纸张来书写诗篇。

回想起当年脱下银袍(指科举考试时穿的礼服)的地方,心中仍期望着能再次以清明的才学侍奉于集英殿(指朝廷)。

湘水边吟咏完毕,意犹未尽,只见明月高悬于楼上树梢之间,照亮了我的思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湘水边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科举经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仕途的期望,诗中“旧日脱却银袍处”指的是诗人曾经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而“还望清光侍集英”则表达了他希望再次以才华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首联和颔联通过“身在三湘四水间”和“更将雅意凌云笔”等句,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美景之中,以笔抒情、以诗言志的文人生活,颈联“旧日脱却银袍处,还望清光侍集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科举经历的回忆,又寄托了对未来仕途的美好期望,尾联则以明月高悬、意犹未尽的意象,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悠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频科举考试之后,仕途尚未显达之时,诗人通过对湘水边行吟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科举经历的怀念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在唐代,科举考试是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而李频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对科举考试和仕途有着深厚的情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湘水作为湖南地区的标志性自然景观,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