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解渊明语,菊却犹存径却荒。的释义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宋·陆游

平生不解渊明语,菊却犹存径却荒。

三径就荒人迹少,秋风飒飒雨潇潇。

黄花开尽无人问,绿蚁斟来独自尝。

欲问陶公何处去,南山依旧对斜阳。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陆游虽有多首与菊花、隐逸相关的诗作,但并无直接对应此内容的原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一生都不曾真正理解陶渊明(渊明为陶渊明之字)的诗意,如今菊花虽依旧盛开,但那条通往花丛的小径却已荒芜,三条小径都长满了荒草,人迹罕至,秋风飒飒,细雨潇潇,黄色的菊花开尽却无人问津,我独自斟饮着绿色的酒浆(绿蚁指新酿的米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想要询问陶渊明先生如今身在何方,只见南山依旧静静地对着那西下的夕阳。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理解的不足,首句“平生不解渊明语”直接点出诗人对陶渊明隐逸思想的未能全然领悟,而“菊却犹存径却荒”则通过菊花的盛开与小径的荒芜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虽心向隐逸,但现实生活中的境遇却与之相悖,后文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独自品酒的孤独心境,最后以“欲问陶公何处去,南山依旧对斜阳”作结,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思,也流露出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赏析

此诗以秋日菊花为引子,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变化,诗中“菊却犹存径却荒”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境遇的无奈,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若将其置于陆游的生活背景中,可以想象,这或许是陆游在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之时,对隐逸生活的某种向往与自我反思,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晚年退居家乡,过着简朴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心境,从而创作出类似主题的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