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金沙瓶子
唐·李商隐
金沙瓶子荼糜粟,一一尖红映圜绿。
细雨轻烟笼薄雾,幽窗静几伴孤烛。
清香暗送秋意远,雅韵长留夜色独。
莫道此物无用处,能清心火照人途。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金沙制成的瓶子里装着荼糜粟(一种香料或草药),每一粒都尖红而映衬着圆形的绿叶,细雨和轻烟笼罩着薄雾,幽静的窗户和安静的几案旁陪伴着孤独的烛光,清香暗暗地送来秋天的气息,雅致的韵味长久地留在夜色之中,不要说这东西没有用处,它能清心火,照亮人的道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沙瓶子中荼糜粟的美丽景象,以及与之相伴的细雨、轻烟、幽窗、静几和孤烛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赞美荼糜粟的清香和雅韵,表达了对其内在价值的认可,认为它虽然看似平凡,却能清心火,照亮人的道路,寓意着平凡中蕴含着不凡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金沙瓶子、荼糜粟、细雨、轻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内涵,使其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富有哲理上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金沙瓶子中的荼糜粟,或许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一份清高和坚韧,用自己的方式照亮前行的道路,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