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殿前赋声
唐·王维
才子何翩翩,文场屡飞翻。
会逢玄晏为拈出,殿前作赋声第一。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这位才子风度翩翩,文采飞扬,在文坛上多次崭露头角,恰逢玄晏先生(此处可能代指某位赏识他的文坛前辈或考官)将他提拔出来,于是在殿前作赋,声音洪亮,名列第一。
释义
“才子何翩翩,文场屡飞翻”描绘了才子文采飞扬、在文坛上多次取得佳绩的景象。“会逢玄晏为拈出”中的“玄晏”可能是一个借代,指某位重要的文坛人物或考官,他慧眼识珠,将这位才子提拔出来。“殿前作赋声第一”则直接点明了才子在殿前作赋时表现出色,声音洪亮,名列第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美了一位才子的文学才华和殿前作赋的出色表现,首句“才子何翩翩”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才子的风度翩翩,为全诗奠定了赞美的基调,次句“文场屡飞翻”则进一步强调了才子在文坛上的卓越表现,后两句则通过“会逢玄晏为拈出”和“殿前作赋声第一”两个具体场景,展现了才子被赏识和殿前作赋的辉煌时刻,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对才子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维对某位才子的欣赏和赞美有关,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场景,表达了对某位才子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坛的繁荣和才子辈出的景象,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所传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却是永恒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