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兰花
宋·刘克庄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糁羹藜。
只得掾曹作南熏,国香未向俗人夸。
幽姿淑态弄春晴,自有山人伴独清。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克庄为南宋著名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文坛领袖之一,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幽深的林子里,兰花默默不语,却抱持着高洁的品格,幸好有微风将它的香气远远传递,它在哪里开放都无所谓,哪怕是依偎在长满青苔的石阶旁;被采摘下来后,也绝不肯被用来混杂在粗劣的食物中,兰花只愿作为清风(南熏)的一部分,它的国色天香并不向世俗之人炫耀,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兰花以它幽雅的姿态和美好的品质,自有山林中的隐士陪伴它,共享这份清高与宁静。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品质及人们对它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兰花高洁、清雅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兰花在深林中默默生长,不求闻达,只愿保持自己的幽贞;即使被采摘,也不失其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诗人以兰花自喻,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坚守。
赏析
本诗以兰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兰花的高洁与清雅,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兰花与世俗之人进行对比,突出了兰花的高尚品质,诗人也借兰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守,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心境孤寂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浮躁喧嚣,诗人内心深感疲惫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以兰花为题,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品质,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坚守,诗人也借兰花之口,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