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的释义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偶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

世事如棋布新局,人情似纸易成污。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何曾洗俗尘。

莫道浮生多苦短,且将诗酒趁年华。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其书法亦独树一帜,自创“六分半书”,将楷、行、隶、篆融为一体,别具一格。

译文

人生的穷达顺逆不过是偶然的际遇,奋力向上未必就比那些只求苟安的人高明,世事如同新布的棋局般变幻莫测,人情则像薄纸一样容易沾染污点,青山有幸能够埋葬忠烈之士的遗骨,但绿水却无法洗净世间的庸俗尘埃,不要说人生短暂而充满苦难,不如趁着青春年华,尽情享受诗酒的乐趣。

释义

首联“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认为无论是贫穷还是显达,顺利还是坎坷,都是偶然的,不必过于执着;也讽刺了那些只知一味追求上进却未必真正有才能的人。

颔联“世事如棋布新局,人情似纸易成污”则揭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情的淡薄易变,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人心的不可预测。

颈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何曾洗俗尘”通过对比青山与绿水的不同,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敬仰和对世俗尘埃的无奈。

尾联“莫道浮生多苦短,且将诗酒趁年华”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即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和豁达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世态的炎凉,他深感无奈与愤慨,于是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社会复杂多变、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