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月吟
唐·张祜
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夜色苍茫浮玉宇,波光潋滟映瑶庭。
楼台错落烟霞起,舟楫往来水云轻。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分明。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润州鹤林寺,他性格孤傲,不肯趋炎附势,一生未得显达,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善宫词,与杜牧齐名,有“张杜”之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宫廷生活及历史典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符节相合,按照先后顺序划分了江边的郡县;脚步相接,参差不齐地排列在月宫般的朝廷之中,夜色苍茫,如同美玉般浮现在天空;波光潋滟,映照着美玉装饰的宫廷,楼台错落有致,烟霞缭绕升起;舟楫往来穿梭,水云轻盈飘荡,这样的景色和情致哪里还有呢?人间与天上都同样分明可见。
释义
首联“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描述了朝廷通过符节等信物来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以及官员们按照次序排列在朝廷中的情景,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夜晚的江景和月色下的宫廷美景,以及楼台、舟楫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认为人间与天上都同样拥有这样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江月和朝廷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宫廷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首联以符节和朝廷官员的排列为引子,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而神秘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夜晚的江景和月色下的宫廷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诗人的感慨和赞美作为收束,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张祜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如“浮玉宇”、“映瑶庭”等,使得全诗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息,诗人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祜游历江南时期,江南地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张祜在游历过程中深受其感染,创作了许多描绘江南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诗人通过描绘江月和朝廷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唐代,宫廷生活和文化艺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氛围的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