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出自哪首诗?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次韵和范景仁紫宸早谒

宋·苏辙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

朝参欲尽千门启,日转花阴御柳明。

天近清光常满袖,辇回佳气稍分庭。

归轩更喜人相送,马踏春泥半欲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译文

我自嘲像那孤独的霜叶般飘零,做官游历竟有幸能与各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同行,早朝结束时千门万户一同开启,太阳升起,花影斑驳,宫中的柳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皇宫近在咫尺,清光常常洒满衣袖,皇帝的车驾回宫后,吉祥的气息渐渐弥漫到庭院,归途中更喜有人相送,马蹄踏过春泥,天气也半阴半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早朝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己宦游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同僚的尊敬,首联“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以自嘲的口吻开篇,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霜叶,表达了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无奈与自嘲,同时庆幸能与德高望重的老臣们一同为官,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早朝结束后的景象,以及皇宫的庄严与吉祥,尾联则以归途中的情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相送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朝后的宫廷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宦游生涯的感慨和对同僚的尊敬,首联以自嘲的口吻开篇,既表达了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无奈与自嘲,又突出了与德高望重的老臣们一同为官的幸运与自豪,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宫廷的庄严与吉祥,展现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与对国家的忠诚,尾联则以归途中的情景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相送的感激之情,又通过“马踏春泥半欲晴”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和诗,当时,他作为朝廷官员参与了早朝,并在朝后与范景仁等人交流心得,在交流中,他深感自己虽然漂泊不定,但能够有幸与这些德高望重的老臣们一同为官,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意,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表达对范景仁等人的尊敬与感激,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北宋朝廷的政治氛围和官员们的精神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