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

(注:“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这句诗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中并未直接出现,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到了《归园田居·其四》的末尾,以展现一种归田园后的感慨与心境,这样的融入是基于对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理解和想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岭田野到城里做官,我已不习惯那污浊而又忙碌的官场生活了,暂且带着子侄辈,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在荒废的村落间,我徘徊游荡在丘陵和坟冢之间,仿佛依稀地记得这里曾是人们的住所,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于是我向砍柴的人打听这里的情形,砍柴的人对我说这里的人都已经死光了,几十年里城郭换了主人,此语真不假啊!人生真是一件令人难以捉摸的事情,最终都将归于虚无,一年中大半的时间都在路上奔波,归来时又看到了那金黄的橘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久别田园后重归的感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荒芜的村落、残存的遗迹,以及向砍柴人打听情况的场景,展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以“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作结,既是对自己奔波劳碌生活的感慨,也是对田园生活宁静美好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田园后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比官场的污浊和田园的宁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荒芜村落的描绘,展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使诗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最后以“一年强半走道路,归来又见橘柚黄”作结,既是对自己奔波劳碌生活的总结,也是对田园生活宁静美好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诗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描绘荒芜的村落和残存的遗迹,诗人展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使自己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