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都城寓远坊,今年一热古无双。的释义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都城寓热

唐·白居易

三岁都城寓远坊,今年一热古无双。

银灯向晓惟看焰,金扇迎秋不送凉。

簟展风来收汗气,衣轻日永觉身长。

须知此夏犹清甚,剩贮琅玕一院霜。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这三年来我一直居住在都城远郊的寓所里,今年的炎热程度简直是古往今来所罕见的,夜晚,银灯燃烧到天亮,只见火焰熊熊,却丝毫感觉不到凉爽;秋天将至,金扇虽已备好,却未能送来一丝凉风,竹席铺开,微风吹来,稍微收去了身上的汗气;衣服轻薄,夏日漫长,总觉得身体似乎都长高了些,但要知道,这个夏天还算得上是比较清凉的,我还储存了一院子的清凉如霜的竹影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都城远坊寓所中度过的炎热夏季,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夜晚银灯的火焰、金扇的无用、竹席上的微风以及轻薄衣物下的身体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无奈与调侃,诗末以“剩贮琅玕一院霜”作结,用竹影比喻清凉,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夏季的炎热与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银灯的火焰与金扇的无用,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难耐,诗人又巧妙地运用竹席、轻薄衣物等细节,展现了在炎热中寻找一丝凉爽的微妙心理,诗末的“剩贮琅玕一院霜”一句,更是以竹影比喻清凉,既富有诗意,又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豁达,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自然,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在都城(长安)寓居期间,当时,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人口众多,夏季炎热难耐,白居易在远坊寓所中度过了几个炎热的夏季,对酷暑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特别炎热的夏季,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与感受,表达了对酷暑的无奈与调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