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徐坚
荒裔一戎将,灵旗号九天。
金坛申礼毕,玉节启征旋。
拂雾朝青嶂,驱笳暮塞烟。
故国山河迎诏旨,中原父老识词臣。
皇恩溥海外,冥泽润飞尘。
明诏同三揖,垂拱定四夷。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坚(约660年-727年),字元固,浙江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太子文学、集贤院学士等职,参与修撰《初学记》、《六典》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坚是唐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以博学多才著称,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的编纂工作,徐坚的诗文也颇受赞誉,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译文
边疆的将领手持军旗,号令响彻九天,在金坛完成祭祀礼仪后,手持玉节启程回朝,清晨,他拂去山间的雾气,傍晚,他驱笳声穿越边塞的烟尘,故乡的山河迎接着他的诏旨,中原的父老乡亲认识这位词臣,皇恩浩荡,遍及四海之外,恩泽滋润着每一个角落,皇上的明诏如同三揖之礼,垂拱而治,平定四方。
释义
这首诗是徐坚奉和唐玄宗送张说(唐代名臣、文学家)巡边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张说作为将领出征边疆的威武场景,以及他回朝时受到故乡山河和中原父老的热烈欢迎,也表达了皇恩浩荡、国家安定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张说出征和回朝的场景,展现了其作为将领的威武和荣耀,颈联则通过“故国山河迎诏旨,中原父老识词臣”两句,将张说的形象与故乡和人民紧密相连,突出了他的文治武功和深受人民爱戴的形象,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皇恩浩荡、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景。
在语言上,这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如“拂雾朝青嶂,驱笳暮塞烟”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艰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坚在唐玄宗时期,为奉和唐玄宗送张说巡边而作,张说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多次担任要职,并多次出使边疆,唐玄宗对他非常信任,并派他前往边疆巡视,徐坚作为当时的文学名臣,也参与了这次送行的活动,并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张说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的祝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