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树
宋·杨万里
行行远树惨无聊,脱尽清阴只有梢。
犹有鸣蝉知我意,时来相噪慰寂寥。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不乏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之作,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构思新奇巧妙,风格幽默风趣,在“诚斋体”中独树一帜。
译文
一路行来,远处的树木显得凄凉而无聊,它们已经落尽了绿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梢,还好有那鸣蝉似乎懂得我的心意,不时飞来鸣叫,慰藉我内心的寂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树木落叶后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首句“行行远树惨无聊”以“惨无聊”形容远树的凄凉,次句“脱尽清阴只有梢”则进一步描绘了树木落叶后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鸣蝉的鸣叫,为这凄凉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慰藉。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树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日里树木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首句“行行远树惨无聊”以“惨无聊”三字,将秋日树木的凄凉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脱尽清阴只有梢”则进一步描绘了树木落叶后的萧瑟景象,与前句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鸣蝉的鸣叫,为这凄凉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慰藉,鸣蝉似乎懂得诗人的心意,不时飞来鸣叫,与诗人相伴,慰藉其内心的寂寥,这种以物写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或生活孤寂之时,面对秋日里树木落叶后的凄凉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孤寂感受融入诗中,通过描绘秋日树木的凄凉之态和鸣蝉的鸣叫之声,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慰藉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能力,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