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无。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无。

欲取盈掬挹,怕为日光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中舍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秋夜的荷叶上,一滴露珠悄然坠落,如同从玄妙的天空中降临,它落在玉盘般的荷叶上,滚动着,让人无法确定它最终的圆形,这露珠晶莹剔透,淡白如水精,却又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它明亮如珠璧,却又似乎虚无缥缈,难以捉摸,我想伸手捧起这满掬的露珠,却又害怕被日光催散,消失无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荷叶上的露珠,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细腻与微妙,诗人用“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无”来形容露珠的晶莹剔透和虚无缥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也寓含了人生哲理,即美好事物往往短暂而难以捉摸,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呵护。

赏析

这首诗以露珠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水精、珠璧等珍贵物品,突出了其晶莹剔透、明亮如空的特点,诗人也通过露珠的短暂和易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韦应物作为一位贵族子弟和文学家,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见解,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咏露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秋夜荷叶上的露珠,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