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满栏红芍药,只消一朵玉盘盂。出自哪首诗?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牡丹

唐·罗隐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看尽满栏红芍药,只消一朵玉盘盂。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许多诗句流传甚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牡丹花似乎在与梅花诉说着什么,仍有寻找芬芳的伴侣。

刻意去闻时它似乎并不肯散发香气,香气却在不经意间流露。

绿色的花萼闲适而安静,红色的花瓣由浅至深。

看遍了满栏杆的红芍药,却只需一朵牡丹花(玉盘盂般的花朵)便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牡丹与其他花卉(如梅花、红芍药),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牡丹不与群芳争艳,其香气在不经意间流露,显得高贵而含蓄,诗人用“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来形容牡丹的色泽与气质,既表现了其外在的美丽,又暗示了其内在的品格,最后两句“看尽满栏红芍药,只消一朵玉盘盂”更是将牡丹的尊贵与独特推向极致,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牡丹的独特魅力,诗人没有直接描绘牡丹的艳丽与华贵,而是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以及对其香气、色泽的细腻描写,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牡丹的高雅与独特,特别是最后两句,以红芍药为陪衬,突出了牡丹的尊贵与独特,使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诗人也借牡丹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使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的个人经历有关,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牡丹这种高贵而独特的花卉有着特别的情感,牡丹的尊贵与独特,或许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牡丹的热爱与推崇,以及牡丹在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