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玉作宫城三万雉,呼僮换马入金门”,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龙门应制
唐·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朝阳照灵台。
双阙云间耸,孤峰霞外开。
鸟鸣林外远,人度水边来。
玉作宫城三万雉,呼僮换马入金门。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授洛阳尉,后迁右拾遗,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景龙中,累迁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知贡举,中宗复位后,出为越州长史,睿宗立,流钦州,赐死于途中,工五言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
译文
夜雨过后尘埃尽散,朝阳照耀着灵台宫殿。
两座宫阙高耸入云,孤峰在霞光中显露。
鸟儿在林外远处鸣叫,人们从水边经过而来。
宫城如玉般精美,高达三万雉(古代城墙长度单位),我呼唤仆人换马,准备进入金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宫殿在雨后初晴时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准备进入宫中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宫殿的宏伟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龙门宫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与繁华,首联“宿雨霁氛埃,朝阳照灵台”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颔联“双阙云间耸,孤峰霞外开”则进一步突出了宫殿的高耸与孤峰的挺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颈联“鸟鸣林外远,人度水边来”以动衬静,通过鸟鸣和人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尾联“玉作宫城三万雉,呼僮换马入金门”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准备进入宫中的情景,以“玉作宫城”和“三万雉”的夸张手法,突出了宫殿的精美与宏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唐代宫廷中应制而作,应制诗是古代宫廷中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通常由皇帝命题或指定主题,由文人墨客即兴创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之问在宫廷中的生活经历有关,他通过描绘龙门宫殿的壮丽景象和自己准备进入宫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