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无人知有天知,四囝三筒攀桂枝。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隐逸志》

朝代:宋代

作者:李逸风

清无人知有天知,四囝三筒攀桂枝。

云深林密藏幽径,月明星稀照古祠。

淡泊名利心自远,逍遥山水意难羁。

世间纷扰皆如梦,唯有清风共我痴。

作者简介

李逸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清廉的品行虽然无人知晓但上天却明了,四个儿子中有三个都考中了科举(攀上了桂枝,比喻科举及第),在云雾缭绕、林木茂密的深处隐藏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月光皎洁、星星稀少之时照耀着古老的祠堂,淡泊名利的心境自然高远,逍遥于山水之间的心意难以束缚,世间的纷扰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只有清风与我相伴,让我沉醉其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诗人对清廉品行的坚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清无人知有天知”强调了清廉品行的内在价值,即使不为人知,但上天是明察秋毫的,次句“四囝三筒攀桂枝”则通过科举及第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子孙的才华与成就,同时也隐含了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的心境,诗人以“清无人知有天知”开篇,既强调了清廉品行的内在价值,又暗示了世俗的偏见与无知,接着以“四囝三筒攀桂枝”为过渡,既展示了子孙的才华与成就,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李逸风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其创作时的具体情境,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清廉品行的坚守、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在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崛起,许多士人开始追求功名利禄,但也有一些士人选择了隐居山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