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宋·释绍嵩
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
竹院深幽人迹少,满庭月色浸阑干。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身份特殊,生平事迹记载不多。
译文:
用瓮中澄清如雪的冷水酿造出春日的寒意,梅花上点缀着蜜露,如同带着晨露的佳肴,竹院深邃幽静,人迹罕至,满庭的月色如水般浸润着栏杆。
释义:
首句“瓮澄雪水酿春寒”描绘了用清澈的雪水酿造出春日的寒意,既表现了山居生活的清苦与淡泊,又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次句“蜜点梅花带露餐”则以梅花上的蜜露为喻,形容食物的珍贵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捕捉,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竹院的幽静与月色的美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诗中“瓮澄雪水”、“蜜点梅花”等意象生动传神,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春寒”与“梅露”、“竹院”与“月色”等,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有力,意境上更加深远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在隐居生活中,他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创作出了这首富有禅意与诗意的佳作,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为那些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尘世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