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夏
宋·陆游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不须宫线量曦影,化日今年特地长。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槐树和柳树的树荫开始变得浓密,窗帘外的暑气还不是很强烈,不需要用宫中的日晷线来测量日影的长度,因为今年的白昼特别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的景象,槐柳成荫,暑气初现但尚未炽烈,诗中“不须宫线量曦影”一句,用宫中日晷测量日影的传统方法暗喻,说明此时的白昼已经长到无需精确测量就能感受到其长度的变化。“化日今年特地长”则直接表达了立夏后白昼渐长的自然现象。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喜悦之情,诗中“槐柳阴初密”一句,既描绘了初夏时节树木葱郁的景象,又暗示了气温的逐渐升高;“帘栊暑尚微”则通过窗帘外的暑气尚不强烈,进一步强调了立夏初期的气候特点,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今年白昼特别长的特点,使全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陆游身处江南地区,对季节变化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和白昼的逐渐增长,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