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桥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绅
日摇波影缠桥柱,绣出栾枝遍地花。
桥畔风来吹老树,水边云起润新沙。
行人莫道风波险,此地风光胜似家。
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隐隐隔天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绅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官员,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他早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后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他关心百姓疾苦,在任地方官时多有善政,李绅的诗风以咏叹历史、抒发情感为主,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阳光照耀下的水波轻轻摇曳,缠绕着桥柱,仿佛绣出了遍地盛开的栾枝花,桥边吹来的风吹动着老树,水边的云彩升起滋润着新沙,行人不要说这里的风波险恶,此地的风光其实胜过家乡,回首望去,故乡在何处呢?只见青山隐隐,隔断了天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桥畔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日摇波影缠桥柱”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阳光、水波和桥柱的和谐共生;次句“绣出栾枝遍地花”则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和颔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桥畔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颈联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行人对风波的畏惧与诗人对风光的赞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视,尾联则通过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绅在地方任职期间,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眼前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故乡,于是他以桥畔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抒情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他也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宁静,引导人们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