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愁思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南荒北客难将息,最是残春首夏时。
柳色半青犹未绿,花梢红浅已离披。
远山云过僧无侣,新涨江平水满池。
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何物最堪思。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亚愚,号希叟,住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育王山广利寺,有《江东拄杖稿》传世,为诗僧中较知名者之一,释绍嵩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
译文
南方的荒野与北方的旅人难以适应这气候,尤其是在残春与初夏交替之时,柳树的颜色半青未绿,花梢上的红花已经稀疏零落,远山云雾缭绕,僧人孤独无伴,新涨的江水已经填满了池塘,我独自坐在小屋中,清风满袖,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思念的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残春首夏时节,身处异乡(南荒北客),面对自然景色的变化(柳色半青未绿,花梢红浅离披),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僧无侣,独坐小轩),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无奈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残春首夏的自然景色,并通过这些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联“南荒北客难将息,最是残春首夏时”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所处的时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与颈联则通过描绘柳色、花梢、远山、江水等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尾联“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何物最堪思”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长期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孤独与思念的时刻,在残春首夏这个特殊的时节,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自然景色的变化,内心不禁涌起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无奈感慨,他将这些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