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龙眼
宋·苏辙
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
南荒地产珍奇物,北客樽前得赏窥。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期。
若使杨妃知此味,定应不羡荔枝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栾城集》等行于世。
译文
龙眼刚开始时像菉豆一样肥大,荔枝已经长得像佛螺儿了,南方荒地出产这些珍奇水果,北方的客人得以在酒樽前欣赏品尝,它们的味道如同琼浆玉液,胜过瑶酒,美味如同凤髓龙肝,值得期待,如果杨贵妃知道这种味道,她一定不会羡慕荔枝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眼和荔枝在成熟季节的诱人景象,以及它们的美味,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这两种水果的赞美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南方风物的喜爱和对北方难得一见这些珍奇水果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龙眼和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两种水果的独特魅力,首句“龙眼初如菉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龙眼和荔枝的形态,既准确又生动,次句“南荒地产珍奇物,北客樽前得赏窥”则点明了这两种水果的产地和诗人的身份,以及他对这些珍奇水果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了龙眼和荔枝的美味,并巧妙地运用了杨贵妃的典故,使诗意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苏辙在南方任职或游历期间所作,当时,他可能对南方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这些珍奇水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龙眼和荔枝的喜爱之情,并借以抒发对南方风物的赞美和向往,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北方难得一见这些珍奇水果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