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海
宋·李纲
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幢。
楼台彩结千岩秀,水陆风翻万顷凉。
云气半开龙出没,天光初霁鹤飞翔。
凭栏直欲乘风去,长啸一声惊四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纲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抗金名臣,他因力主抗金而多次被贬,但始终心系国家安危,其诗文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慷慨激昂,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南海的惊涛骇浪如同卷起巨大的玉缸,北山的野火则像展开的红幢(古代的一种旗帜),楼台与彩饰交相辉映,使得千岩更加秀美;水面上与陆地上,风翻动着,带来万顷的清凉,云气半开时,龙在其中出没;天光初晴,白鹤在空中飞翔,我凭栏而立,直想乘风而去,长啸一声,震惊四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海的壮阔景象和北山的野火,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无常,诗人以楼台、水陆、云气、天光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自然画卷,诗人表达了想要乘风而去、长啸四方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其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南海惊涛与北山野烧,既是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动荡时代,楼台彩结与水陆风翻,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云气半开、龙出没,天光初霁、鹤飞翔,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寓意着希望与新生,诗人以乘风而去、长啸四方的形象,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纲被贬谪期间,面对国家的危难与个人的不幸,诗人没有消沉,而是以一种更加坚定的姿态,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南海与北山的景象,既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纲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