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未见
宋·杨万里
只道春来不见痕,风邀雨勒未忺人。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魂。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本以为春天已经到来,却看不到它留下的痕迹,风儿邀请着雨儿,却似乎并不愿意让人欣赏到春雨的美景,柳条刚刚露出嫩绿,那娇嫩的颜色让人不忍心去看,而梅花虽然满枝,却也只能令人徒增伤感,魂牵梦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迟来的感慨,首句“只道春来不见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失落,因为虽然时节已到,但春天的气息却并不明显,次句“风邀雨勒未忺人”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和雨描绘成不愿展示春天美景的调皮者,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难以捉摸,后两句则通过柳条和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春天复杂而微妙的感受,诗人通过“不见痕”、“未忺人”等词语,巧妙地表达了春天难以捉摸的特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深深的期待与失落,后两句则通过柳条和梅花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某种人生的低谷或转折,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也映射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杨万里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也体现在了这首诗中,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以及面对春天迟来时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