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陆游
筝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
风叶满庭秋索索,雨灯初上夜冥冥。
山居寂寞人难到,海国迢遥信未凭。
赖有吾儿同此趣,夜深相对梦魂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放下沉重的筝舆(一种交通工具),身体疲倦得直打哈欠,倚靠在胡床上沉睡,连外界的摇动都浑然不觉,秋风扫过庭院,树叶沙沙作响,雨夜初临,灯光昏黄,夜色深沉,山居生活寂寞冷清,很少有人来访,远方的亲友音信全无,幸好有儿子陪伴在身边,共享这份清幽,夜深人静时,我们相对而眠,梦境也变得清澈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寞的夜晚,诗人放下疲惫的身体,沉睡在胡床上,对外界的一切浑然不觉,秋风落叶,雨夜灯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虽然山居生活寂寞,但诗人有儿子的陪伴,使得这份寂寞中多了一份温馨和安慰。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首联“筝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直接点出诗人的疲惫与沉睡,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颔联“风叶满庭秋索索,雨灯初上夜冥冥”通过秋风落叶、雨夜灯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与凄凉,颈联“山居寂寞人难到,海国迢遥信未凭”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无奈,尾联“赖有吾儿同此趣,夜深相对梦魂清”则点出了诗人的欣慰与满足,有儿子的陪伴,使得这份寂寞中多了一份温馨和安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山居时期,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退居家乡,过着清贫而寂寞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感受和对亲情的珍视,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略带寂寞的夜晚,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