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的释义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闻笛

唐·雍陶

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

曲在清溪白石上,人如明月到前心。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他的诗作以写景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融入个人情感,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译文

黄色的茅草和翠绿的竹子层层叠叠,深邃无比,突然间,一阵悠扬的笛声从昏暗的树林中传出,那笛声仿佛流淌在清澈的溪流和洁白的石头上,吹奏之人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照亮了我的心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突然听到从深林中传出的笛声,那笛声清脆悠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美好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黄茅翠筱深复深”开篇,通过描绘山林的深邃和茂密,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忽有笛声出暗林”一句,打破了这种静谧,使整首诗的节奏和氛围发生了突变,笛声的突然出现,如同一个惊喜,给诗人带来了愉悦和惊喜。

后两句“曲在清溪白石上,人如明月到前心”则进一步描绘了笛声的悠扬和美妙,以及吹奏之人给诗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诗人将笛声与清溪白石等自然景物相结合,使笛声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活力,而吹奏之人则如同明亮的月亮一般,照亮了诗人的心田,使诗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美好。

整首诗以景写情,以情融景,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雍陶在山中的游历有关,在游历过程中,诗人被山中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沉浸其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突然之间,一阵悠扬的笛声打破了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美好的感受,诗人便以这一场景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山中闻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自然中获得的愉悦和宁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