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的释义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陆游

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山转水回疑路尽,忽闻鸡犬在花丛。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起初嫌弃这山间小路太过狭窄且不见人影,走到半山腰时发现小路竟然也断了,正当我疑惑前方是否已无路可走时,忽然在花丛中传来了鸡犬的叫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一段经历,起初,他对这条狭窄且少有人迹的小路有所不满,但随着行走的深入,小路竟然在中途断了,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就在他以为前方已无路可走之际,意外地在花丛中听到了鸡犬的叫声,暗示着前方仍有人家或村落,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所见所闻,展现了山间的幽静与神秘,前两句“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通过对比和转折,突出了诗人对山路的初印象和后来的困惑;后两句“山转水回疑路尽,忽闻鸡犬在花丛”则以意外的转折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生机与活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转折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山间的幽静、神秘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或迷茫,对前方的道路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在行走的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前方的生机和希望,这让他感到欣喜和振奋,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