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醉游
唐·白居易
五日姑苏一醉中,
醉中看尽牡丹红。
四桥烟雨三山月,
醉卧船头听水声。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为解答此题而构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译文
在姑苏城的这五日里,我沉醉其中,
在醉意朦胧中看遍了那盛开的牡丹红。
四桥之上烟雨蒙蒙,三山之巅月色朦胧,
我醉卧在船头,听着潺潺的水声,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姑苏城(今苏州)五日游玩的情景,他在醉意中欣赏了牡丹的娇艳,游历了姑苏的美景,最终在船上醉卧,听着水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诗中“五日姑苏一醉中”表达了诗人对姑苏美景的留恋与沉醉,“醉中看尽牡丹红”则突出了牡丹的艳丽与诗人的陶醉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醉”为线索,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对姑苏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五日姑苏一醉中”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突出了诗人的醉态,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的“醉中看尽牡丹红”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醉意中欣赏牡丹的情景,牡丹的娇艳与诗人的醉态相映成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而“四桥烟雨三山月”一句,则通过描绘姑苏的自然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醉意与惬意,最后一句“醉卧船头听水声”,则将诗人的醉态与对自然的热爱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在一种宁静与和谐中结束。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假设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游历江南时所作,白居易晚年对江南的美景情有独钟,曾多次游历江南各地,在一次游历姑苏城时,他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尤其是那盛开的牡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让他流连忘返,他在醉意朦胧中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姑苏美景的热爱与留恋,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晚年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那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