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池上絮
唐·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更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会使游丝荡碧徽。
绮阁飘香下太液,披香新殿倚太微。
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
作者及朝代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愈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他一生崇尚儒学,排斥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文作品颇丰,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思想深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池塘上无风,落日余晖映照,杨花在晴朗的天空下更加纷飞,它们轻盈的质地仿佛要凌越清澈的池水,又让游丝在碧绿的琴弦上飘荡,华丽的楼阁中飘下香气,仿佛来自太液池畔,新修的披香殿高耸入云,紧挨着天帝的居所,黄鹂鸟儿相对而鸣,无处寻觅它们的踪迹,忽然间看见它们双双飞入另一片花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边杨花纷飞的景象,以及黄鹂鸟儿对鸣后飞入别丛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赏析
这首诗以池上杨花和黄鹂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前两句写池上无风、落日余晖和杨花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黄鹂对鸣和飞入别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韩愈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黄鹂对语无寻处,忽见双飞入别丛的景象,也许正是诗人内心孤独、迷茫而又渴望找到归宿的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韩愈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