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风

唐·李峤

看尽水衣投北岸,方知今日是南风。

轻帆好去便相送,失势从来莫向东。

作者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文学家,李峤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等职,累迁给事中、中书舍人,参知政事,拜相后出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郑国公,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陈元光合称“文章四友”,晚年辞官回乡,享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曾两度出任宰相,久居相位,深得武则天信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擅长撰写政治抒情诗,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观察水面上的波纹和衣物被吹向北岸的情景,才知道今天是刮南风,轻便的船帆趁着南风正好起航远行,但如果失去了风的助力,就千万不要向东航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风,来传达一种人生哲理,首句“看尽水衣投北岸”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波纹和衣物被风吹向北岸的情景,暗示了南风的到来,次句“方知今日是南风”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判断风向,后两句则进一步借风喻人,告诫人们在顺境时要善于把握机遇,而在逆境中则要学会审时度势,避免盲目行动。

赏析

这首诗以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看尽水衣投北岸”这一细节入手,巧妙地引出了“今日是南风”的主题,既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后两句则通过借风喻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境和更加丰富的内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哲理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仕途经历有关,作为唐朝的宰相和文学家,李峤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顺境与逆境的差别,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现象——风,来传达一种人生哲理,即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避免盲目行动,这种思想既体现了李峤的政治智慧,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李峤在仕途中的某种心境或感悟,是他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