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冶春曲
清代:王士禛
冶蕊倡花一雨空,鲜晴新涨未亏侬。
柳丝牵惹游人兴,处处笙歌醉画筒。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士禛(1634年—1711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他论诗创神韵说,主诗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言外之意和含蓄蕴藉,其诗作清新隽永,影响深远,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之一。
译文
春雨过后,那些冶艳的花蕊和娇美的花朵都已凋零,但雨后初晴,新涨的春水却并未减少我的乐趣,柳丝轻拂,牵惹着游人的兴致,四处都是笙歌之声,人们在画舫中畅饮,沉醉其中。
释义
冶蕊倡花一雨空:形容春雨过后,原本冶艳的花朵纷纷凋谢,一片空寂。
鲜晴新涨未亏侬:雨后初晴,新涨的春水清澈明亮,并未减少我的乐趣或美景的韵味。
柳丝牵惹游人兴:柳丝随风轻摆,似乎在牵引着游人的兴趣,增添游玩的乐趣。
处处笙歌醉画筒:到处都传来笙歌之声,人们在装饰华丽的画舫中畅饮,沉醉于这美好的春光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自然景色与人们心情的变化,首句以“冶蕊倡花一雨空”起笔,既写出了春雨对花朵的摧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次句“鲜晴新涨未亏侬”则笔锋一转,以雨后初晴、新涨春水的清新景象,展现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后两句“柳丝牵惹游人兴,处处笙歌醉画筒”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欢乐场景,通过柳丝、笙歌、画舫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烟火气的关注与赞美,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士禛神韵诗风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士禛游历或居住于江南水乡时期,江南地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王士禛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启发,创作出反映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佳作,此诗通过对春雨后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人们在此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其神韵诗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