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执玉千官肃,万马和霜不敢嘶。的解释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谒

唐·王昌龄

祗园开夜讲,银汉转宸居。

万乘时巡狩,千官肃羽仪。

寒光凝晓露,清景入朝曦。

一人执玉千官肃,万马和霜不敢嘶。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后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王昌龄善于七言绝句,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以及送别怀乡之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皇宫中的祗园在夜晚开启了讲经的活动,银河仿佛围绕着皇帝的居所旋转,皇帝乘着万辆车马巡视四方,千官们手持玉圭,态度肃穆,排列成庄严的仪仗,清晨的寒露凝结成晶莹的光芒,清新的景色融入了初升的太阳之中,皇帝一人手持玉圭,千官都显得庄重肃穆,连万匹战马在寒霜中也不敢嘶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巡视、朝谒的庄严场景,诗中通过“祗园开夜讲”暗示了皇家的宗教活动,而“银汉转宸居”则形象地描绘了皇宫的宏伟与神秘,接下来的“万乘时巡狩,千官肃羽仪”直接描绘了皇帝巡视时千官列队、仪仗庄严的景象,最后两句“一人执玉千官肃,万马和霜不敢嘶”更是将皇帝的威严与权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人之威,足以令万马静默。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朝皇帝巡视时的庄严与肃穆,诗人通过“一人执玉千官肃”的描绘,将皇帝的权威与千官的敬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万马和霜不敢嘶”一句,更是以动物的行为来衬托出皇帝的威严,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凝重而庄严,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象,如“寒光凝晓露,清景入朝曦”,使得整首诗在庄重之余,又不失清新与灵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昌龄在朝廷任职期间,对皇家礼仪和皇帝威严的亲身感受,唐朝时期,皇帝巡视四方、举行朝谒是常见的政治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皇帝的权威,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王昌龄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皇帝威严的敬畏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唐朝政治制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繁荣,以及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