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问石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侬与石兄殊不疏,问讯别来安稳无。
风雨几经荒草没,山林长伴野云孤。
形骸虽固心难测,岁月频更梦易芜。
欲共寒灯谈旧事,夜深敲火独踟蹰。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形式主义的束缚,他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广受后世喜爱。
译文
我与这位石兄并不生疏,特地来问候你,自从分别以来是否安好无恙?经历了多少风雨,你几乎被荒草掩埋,长久地陪伴着孤独的野云,在山林中屹立,你的形体虽然坚固,但内心却难以揣测;岁月频繁更迭,旧梦也容易变得荒芜,我想与你在这寒冷的灯火旁共谈往事,但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敲打着火石,却犹豫不决。
释义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一块石头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物的深情厚谊,诗人以“侬”(我)与“石兄”相称,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尽管石头无言,但诗人却将其视为可以交流的朋友,诗中描绘了石头历经风雨、被荒草掩埋、与野云为伴的孤独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人与石头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石头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对象,诗中“风雨几经荒草没,山林长伴野云孤”等句,不仅描绘了石头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袁枚“性灵说”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袁枚的个人经历有关,袁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辞官归隐,晚年定居南京小仓山随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借石头之口,抒发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与石头的对话,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悟,这种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