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唐·杜甫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求。
为渠落笔三大字,政自不妨诗入神。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战乱流离,但其诗歌始终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清晨时分我梳理着斑白的头发,玄都观的道士前来向我求字。
我为他挥毫写下三个大字,这并不影响我诗歌创作的神妙。
雨后的松树更加洁净清新,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
只要不被砍伐,这松树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高耸入云。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为玄都观的道士李尊师所题的松树障子(一种装饰画)而作,诗中表达了杜甫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松树坚韧不拔、生长不息精神的颂扬,通过“为渠落笔三大字,政自不妨诗入神”一句,也展现了杜甫对自己书法和诗歌创作能力的自信。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首联点明时间、人物和事件,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通过“为渠落笔三大字”一句,既表现了杜甫的书法造诣,又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神妙,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松树,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尾联则通过“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一句,寄托了杜甫对松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期许。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杜甫晚年生活困顿,多次流离失所,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晨,为玄都观的道士李尊师所题的松树障子而作,通过赞美松树的坚韧不拔和生长不息的精神,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期许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