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程处士
唐·贯休
近时英妙有程郎,数寸管底翻锦江。
文彩葳蕤压众芳,人间无物可相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前蜀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能诗善画,尤其擅长草书,时称“三绝”。
作者简介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僧人,不仅佛学造诣深厚,而且在文学和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人生哲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尤其以草书闻名于世,贯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和品行在当时广受赞誉。
译文
近来才华横溢的英豪中有位程郎,他手中的笔管仿佛能翻涌出锦江的波澜,他的文采绚烂夺目,压倒了所有的芬芳,人世间没有东西可以与他相比。
释义
这首诗是贯休对程处士(程郎)才华的赞美,首句“近时英妙有程郎”点明主题,指出程郎是当代的杰出人物,次句“数寸管底翻锦江”用比喻的手法形容程郎的文笔之妙,仿佛能在小小的笔管中翻涌出锦江的波澜,形象生动,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程郎的文采之盛,无人能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高度赞扬了程处士的文学才华,首句直接点题,突出了程郎的英妙之处,次句用比喻的手法,将程郎的文笔与锦江的波澜相提并论,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程郎文笔的磅礴气势和丰富内涵,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程郎文采的卓越和无人能及的地位,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程郎才华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与程处士的交往有关,贯休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僧人,对同样具有文学才华的程处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赞赏之情,他写下这首诗来赞美程处士的才华和品行,这首诗也反映了贯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才华横溢之士的尊重和敬仰,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和艺术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贯休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佳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