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暮去能几许,叶落花开无尽时。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思》,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有恨,颜衰镜岂知。

朝来暮去能几许,叶落花开无尽时。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兴利,受到好评,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译文

炎热退去,如同解开钳釱般轻松,此时正是初秋半时,细雨洒落池塘,水面泛起涟漪;微风拂过衣襟,带来丝丝凉意,头发渐短,梳理时难免心生遗憾;容颜衰老,镜子又怎能知晓呢?早晨过去,傍晚来临,这样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叶子落下,花朵开放,自然界的循环却是无穷无尽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秋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循环的深刻认识,诗中“朝来暮去能几许”表达了时间的短暂和无常,“叶落花开无尽时”则揭示了自然界的永恒和循环。

赏析

杜牧的《秋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热去解钳釱”一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炎热退去后的轻松与惬意。“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秋时节微雨和风带来的舒适感受。

“发短梳有恨,颜衰镜岂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衰老的无奈和感慨,头发渐短,容颜衰老,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而镜子作为反映现实的工具,却无法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朝来暮去能几许,叶落花开无尽时”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朝暮的短暂与叶落花开的永恒相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之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杜牧的《秋思》创作于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杜牧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处于一种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改变的心境之中,因此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