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出自哪首诗?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松

唐·白居易

石间霜皮二千尺,石似孤根根似石。

盘踞苍苔地,依倚青天壁。

岁晚叶未凋,枝枝满霜雪。

莫道无心便无情,西风吹折亦堪惜。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心百姓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在岩石间,古松的树皮厚达二千尺,岩石仿佛成了古松孤独的根基,而古松的根又紧紧缠绕着岩石,它盘踞在长满青苔的地上,依倚着青天的峭壁,即使到了岁末,它的叶子也没有凋落,枝枝都挂满了霜雪,不要说古松没有心便没有情感,当西风吹折它时,也是值得人们惋惜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松在岩石间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首句“石间霜皮二千尺”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古松树皮的厚实与高大,次句“石似孤根根似石”则通过比喻展现了古松与岩石相依为命的关系,后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古松的生长环境和坚韧品质,以及诗人对古松的同情与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古松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松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品质,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古松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那棵在岩石间顽强生长的古松,诗人也借古松之口,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通过描绘古松在岩石间顽强生长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古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松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