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
朝代:宋
作者:徐庭筠
径从平地便起立,上穿屋瓦到青穹。
千林落日无人见,独倚秋风听万松。
作者简介
徐庭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于捕捉并描绘自然之美,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尤其在咏物诗中表现出色,虽然他的名气不如一些大诗人响亮,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竹子从平地就开始挺拔而立,一直向上生长,穿透了屋顶的瓦片,直逼青天,在千林落日的背景下,它独自矗立,无人欣赏,却独自倚靠在秋风中,聆听着万松的摇曳声。
释义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态势和所处环境,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孤傲独立,首句“径从平地便起立”描绘了竹子从地面开始挺拔而立的姿态;次句“上穿屋瓦到青穹”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向上生长的力量和高度,后两句则通过“千林落日无人见”和“独倚秋风听万松”的描绘,突出了竹子在孤独环境中的坚韧和独立。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孤傲独立精神的赞美,竹子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物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竹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漫步于竹林之中,被竹子的坚韧和独立所感动,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孤傲独立精神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