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天公雨更晴,何关客子病心情。的释义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管得天公雨更晴,何关客子病心情。

灯前自笑愁如海,月下谁人知此情。

空庭日暮鸟飞尽,孤馆夜深人静行。

欲问天涯何处是,心随明月到蓬瀛。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沉的感伤和哀婉之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

译文

我哪能管得上天是下雨还是放晴,这与我这漂泊在外的病人心情又有何干?在昏暗的灯光下,我自嘲愁绪如海般深重,在这月光之下,又有谁能知晓我此刻的心情呢?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孤独的客栈在深夜人静之时只有我独自徘徊,想要询问天涯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我的心却随着明月飞向了那遥远的仙境蓬瀛。

释义

首句“管得天公雨更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无奈与超脱,暗示自己无法掌控命运,次句“何关客子病心情”则直接点出诗人作为客居他乡的病人,对天气的变化并不关心,因为这与他的心情无关,后两句通过描绘灯前自笑、月下无人知的孤独场景,以及空庭日暮、孤馆夜深的寂寥环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苦与孤独,末句则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天涯尽头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人以“天公雨更晴”这一自然现象为引子,巧妙地引出自己作为“客子”的漂泊与病苦,诗中“灯前自笑愁如海”一句,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愁绪的深重与难以排解,而“月下谁人知此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后两句通过描绘空庭与孤馆的寂寥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且长期漂泊在外,身心俱疲,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很好地反映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与情感色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