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九日登巴陵望洞庭
唐·张说
日落长沙渚,苍茫云海间。
何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湘君归不返,空余泪沾襟。
野旷人踪稀,风高鸟影单。
黄花应笑客,白发自羞颜。
欲问今宵乐,还忧明日寒。
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代“燕许大手笔”之一,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雄峻雅健,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张说一生历仕四朝,三度拜相,辅弼政坛,文学造诣深厚,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文创作丰富,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他的散文风格雄峻雅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日落时分,我站在长沙的江渚上,眼前是苍茫的云海,何时能登上绝顶,将群山尽收眼底?水位下降,鱼梁变得浅了,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更加深邃,湘君已经归去不再回来,只留下我泪水沾湿了衣襟,原野空旷,人迹罕至,风高鸟飞,影子孤单,菊花应该笑话我这个客人,而我的白发也让我感到羞愧,想要询问今宵的快乐,却又担忧明日的寒冷,不要去问明年身体是衰是健,茱萸花开的时节,我们总会相逢。
释义
这首诗是张说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态度。“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和乐观,认为无论未来如何,总有重逢和美好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登高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和乐观态度,认为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总有重逢和美好的时刻在等待着我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也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所作,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山或高楼,远眺四方,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张说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上巴陵(今湖南岳阳)的高处,眺望洞庭湖的美景,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唐代诗人那种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