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云气半开新雨霁,山光初露夕阳红。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名。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表达隐逸情怀,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插花在濂溪井边醉意朦胧地照影,懒得吹发去攀登高耸的帽子峰,新雨过后云气半开,夕阳初照山光显露,闲暇时在石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在花间聆听鸟鸣,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去追问世间的名利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联“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以插花、醉照、吹发、慵登等动作,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颔联“云气半开新雨霁,山光初露夕阳红”则描绘了雨后初晴、夕阳映照下的山居美景;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生活;尾联“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名”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插花、醉照、吹发、慵登等生活细节与雨后初晴、夕阳映照、石上观水、花间听鸟等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尾联的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在山居修行期间,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在山居生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体会到了世俗名利的虚无与短暂,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