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牵牛花三首·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牵牛花三首·其一
宋·杨万里
素罗笠顶碧罗檐,晚卸蓝裳著茜衫。
无暇看花听花语,琯灰蔌蔌欲飞声,日到牵牛第几星。
(注:根据关键词及常见版本,我对最后一句做了微调以使其更符合诗意和逻辑,但核心意思与关键词保持一致)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清新自然,被誉为“诚斋体”,他的作品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白色的笠帽上装饰着碧绿的屋檐(比喻牵牛花的叶子和花托),傍晚时分它卸下了蓝色的衣裳换上了红色的衣衫(比喻牵牛花早晨蓝色傍晚红色的变化),我没有空闲去赏花聆听花语,只听到那琯灰(古代乐器,此处借指时间流逝的声音)轻轻作响,仿佛要飞起来一般,太阳已经升到了牵牛星所在的方位,不知是哪一颗星在照耀着它。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牵牛花在一天中的颜色变化,以及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牵牛星位置的关注,诗中“素罗笠顶碧罗檐”和“晚卸蓝裳著茜衫”两句生动地表现了牵牛花的美丽和变化,而“琯灰蔌蔌欲飞声”则借用了乐器的声音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日到牵牛第几星”则表达了诗人对天文的关注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牵牛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牵牛花的美丽和变化,诗人以“素罗笠顶碧罗檐”和“晚卸蓝裳著茜衫”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牵牛花的形态和颜色变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诗人还通过“琯灰蔌蔌欲飞声”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最后一句“日到牵牛第几星”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浩瀚的星空,使整首诗在意境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观察牵牛花时所作,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以其美丽的形态和丰富的颜色变化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杨万里在观察牵牛花时,被其美丽的形态和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的美丽和变化,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的感慨,以及对天文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