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直含香与握兰,一麾江海泝冰滩。出自哪首诗?

春秋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厌直含香与握兰,一麾江海泝冰滩”,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次韵子瞻病中大雪》,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次韵子瞻病中大雪》

宋·苏辙

厌直含香与握兰,一麾江海泝冰滩。

归来幸有茅檐庇,卧听东风扫雪寒。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译文

厌倦了朝中为官的生活,手持香料与兰花(象征官职的尊贵与高雅),如今我手持旌旗,渡过寒冷的江海冰滩,来到这偏远之地,幸运的是,归来后还有简陋的茅屋可以遮蔽风雨,我躺在床上,听着东风扫过雪地的寒冷声音。

释义

“厌直含香与握兰”表达了诗人对朝中为官生活的厌倦,含香与握兰都是古代官员的尊贵象征,但诗人却对此感到厌倦。“一麾江海泝冰滩”则描绘了诗人离开朝廷,前往偏远之地的艰辛旅程。“归来幸有茅檐庇”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即使生活简朴,但也能得到心灵的安宁。“卧听东风扫雪寒”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朝中为官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朝中生活的繁华与归隐生活的简朴,突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淡泊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东风扫雪寒”,进一步烘托出归隐生活的清寂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为和兄长苏轼(字子瞻)的诗而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也受到了牵连,在朝中为官多年后,苏辙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归隐田园,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朝中为官生活的厌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辙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